技術信息

振動・衝撃・噪音降低方法

降低方法概要

01_how-vib.png

 

 

1.制振處理

將振動能量吸收並轉換為熱能以降低振動


2.防振(振動隔離)

將從振動源傳遞至對策物的振動進行隔離與降低


3.吸音處理

吸收在空氣中傳播的聲音。

 

相關產品一覽

振動隔離(防振)的重點

 

1. 關於降低振動傳遞

為了獲得防振效果,振動傳遞率(τ)需小於1,因此振動頻率比(f/f₀)應大於√2,理想上振動頻率比(f/f₀)應達到≥2。
 
02_vib-t1.png
 
當振動源被防振支撐時,振動源的加振力為 F₀,傳遞到非振動源的傳遞力為 F,振動傳遞率 τ 可用以下公式表示。
 
03_vib-t2.png
04_vib-g1.png
 
 
振動頻率比f/f0 振動傳達率τ 振動狀態 防振效果
f/f0=0 1 F0=F 無效
f/f0=1 F0<F 共振
f/f0=√2 1 F0=F 無效
f/f0>√2 <1 F0>F 有效

 

相關產品一覽

 

2. 關於防振區域擴大

擴大隔振區域

將共振頻率f0移至較低頻率,可以擴大防振效果區域。
同時,防振效果的衰減特性也會更佳。

 

<將共振頻率移至較低頻率的方法>

・減小彈性常數。(降低防振材料的硬度/減小防振材料形狀的剛性)
・增加防振材料上的質量(荷重)。

Object_imagelarge.png

 

相關產品一覽

 

3. 關於共振倍率的降低

要使共振狀態下的共振倍率變小,可以使用具有較大阻尼的材料來降低共振倍率。防振材料的阻尼大小以損失係數 tanδ(損耗因子)表示。

 

考慮當時阻尼的振動傳遞率 τ 可用下式表示。

 

但隨著損失係數增大,共振倍率會被抑制,但防振區域的振動傳遞率會變差,因此根據對象物選擇適當損失係數的防振材料非常重要。

 

Object_imagelarge2.png

 

相關產品一覽

 

制振是什麼?

 

 

將振動能量轉換為熱能,並使振動衰減的技術。

 

防振(振動隔離)和制振需要明確區別。(防振是透過防振材料根本性地阻止振動能量傳遞的振動降低方法,但在實際情況中,有時無法做到這一點。遇到這種情況時,會進行減少已傳遞振動的制振處理。)

 

Object_imagelarge3.png

 

當振動使振動物表面反覆彎曲變形時,制振材料會產生伸縮及剪切變形,材料內部的摩擦將振動能量轉換為熱能,從而使振動衰減。

 

制振材料的制振能力以損失係數表示,數值越大越好,但其性能具有強烈的溫度依賴性,因此在實際使用時,需要選擇適合使用溫度的制振材料。

 

相關產品一覽

 

緩衝是什麼?

 

 

一般而言,衝擊是指在短時間內施加的大加速度。在攜帶型電子設備中,最常見的衝擊原因是掉落到地面或撞擊到堅硬表面。

緩衝是指減輕衝擊,緩衝材料則是能在一定行程內吸收強烈衝擊力,並將其降低為較小衝擊力的材料。若物體單純掉落,會因撞擊地面產生強大的衝擊力,但若在物體與地面之間夾入如凝膠等衝擊緩衝材料,就能抑制衝擊力的絕對值。

 

Object_7.png

相關產品一覽